最近 看到了則新聞 是關於
這位 德國 的攝影師 Andreas Gursky
這張名為 Rhein II 在佳士得拍賣會上以433萬8500美元成交
當然只看這張萊茵河的沿岸,不禁讓人懷疑到為何他有這種能耐。
創造出這種天價的照片?
Andreas Gursky 來自於德國, 他的作品的特色是來 是由 1. 清晰且規矩的正規方式 和 2. 曖昧的意圖 所建立而成的。
在80-90年代 他的作品是在一個日益全球化的學科範圍內所番展而成,他將他的作品以更大的的範疇來表達。
他的照片風格往往是由種非常巨大的角度來看人類 集體的視角來呈現
以這張 “tokyo stock exchange” 1990 為例子而言
他本人說到 I read a picture not for what's really going on there, I read it more for what is going on in our world generally.
他所創造出來的影像並不是真的要關注於那些人,那些事是在幹嘛;而是以一種更加宏觀的角度去看到我們的世界是如何的運作。
May Day V (2006)
抑或是這張拍攝多達一百人物的相片, 讓我們深深的沉溺在了他的巨大人類社會之中。
除此之外 不得不提到的就是 每一幅的巨作 真的都是巨作
每幅擺出來的成像往往是非常的巨大無比 讓人一望而無際
Times Square. 1997
Gursky: Shanghai (2000)
看看以上兩個建築物內部的情況, 你能分辨得出來你是住在什麼國家什麼地方嗎?
全球化 使的世界變得越來越單一 ,也越來越無趣。
所呈現出來的不外乎 只是種 一致化的特色。
99 Cent II Diptychon
在世界一步一步地向前邁進之時, 人們也越來越加的鋪張與奢華。
人心也往往變得更為貪心,想將一切都掌握於手上。就如同這張圖一樣。
攝影師將一切的色彩極度的填滿於空間之中,而讓人喘不過氣來。
Andreas Gursky 的作品 所給人的震撼, 不是只靠區區一張萊茵河而下定論。
當我們了解到 他這種近乎於哲學般的攝影方式, 將人們為何為人 與社會的集體意識 給了個不同的意見。
我想,話不多說 賞圖吧~
Chicago Board of Trade, 1999
.
Avenue of the Americas, 2001
Louisiana
ps: quote 小記
留言列表